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”专题集体备课会
作者:刘向东 编辑: 来源: 时间:2025-10-24 阅读:
为切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开展2025—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》精神,进一步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,深化教学创新与集体协作,2025年10月22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昌期楼407多媒体教室组织开展了本学期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”专题集体备课会。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此次会议,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兵有主持,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郑伟,教务处处长侯晓华到会并作指导讲话。

郑伟副校长对本次“主备+辅备”的集体备课模式表示肯定。他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:一是要扎实推动备课成果落地课堂,关注学生反馈,持续优化教学,让理论讲解更有温度,致力打造思政“金课”;二是要持续推进集体备课常态化,将其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,并将备课质量纳入相关考核体系;三是强调思政课要主动对接学生就业导向和区域发展实际,着力破解大学生思想与就业难题,积极构建具有安防特色的思政课新模式。同时成立教学指导组,强化校院两级领导深入参与集体备课,切实以高质量备课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。

侯晓华处长指出,讲活思政课,关键在善于运用“大思政课”理念,以“小切口”解析大道理,借助丰富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填充。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,因课制宜、因生而异,整合多元教学资源与平台;课中要灵活落实教学设计,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角度的多重性;课后要创新评价机制,打破传统方式,注重对学生理解、认同与实践能力的多元考查。

本次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会采取“主备课+辅备课”双师协同模式进行。“概论”教研室刘姣老师作为主备课教师,就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第二章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》进行了系统说课。刘老师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吸引力,强调从学生兴趣点切入,突出重点逻辑线索,优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展开讲解。在具体教学设计上,她注重层次递进:如在解析“时局图”前先呈现其配诗,增强情感铺垫;主动联系温州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实例,以地方视角透视近代中国国情,实现案例教学与对比教学的有机结合;在知识点讲授后及时设置互动提问环节,推动理论联系实际,提升课堂参与度与实效性。

闫成松老师作为辅备课教师,围绕本章内容进行了逻辑补充与拓展。他从课程内容的内在体系出发,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化梳理,并结合相关课外延伸材料,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层次,增强了理论深度与现实关联度,为主备课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交流研讨环节,参会教师对刘姣老师备课的内容作了有益的交流。本次集体备课会内容充实、研讨深入,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互鉴,为持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初审:叶佳禾
复审:闫成松
终审:艾兵有、姜文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