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教学部(马克思主义学院)

教学科研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教学科研

拼音拾趣,走进汉语: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初探中国语言文化

作者:陈聪聪 编辑: 来源: 时间:2025-06-10 阅读:


202569日上午,公共教学部陈聪聪老师以“拼音拾趣,走进汉语”为主题,为来自哈萨克斯坦的50余名师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语言文化之旅。此次课程作为我校国际生课程《中国语言文化》的重要环节,旨在助力国际学生叩开汉语学习的大门,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3

课程伊始,陈老师用英语、中文、俄语和哈萨克语四语交织的自我介绍活动,消融了留学生首次涉足中文浸润课堂的陌生感。一张张承载着自我介绍的小便条上,留学生们不仅写下了个人信息,更用文字记录下温州的秀丽山水,以及在安防学院感受到的师生温情。

1

课堂教学以一场妙趣横生的中国文化知识竞赛正式拉开帷幕。陈老师首先展示了中国国旗的鲜红底色与闪耀五星,随后通过动态地图勾勒国家版图的雄鸡轮廓,并娓娓道来首都北京的六朝古都底蕴,还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人民币的不同币种,同时结合奶茶、咖啡等饮品图片,引出当下中国年轻人喜爱的茶饮文化及对应的中文表达。从人民币的多元币种到年轻人钟爱的茶饮文化,图文并茂的讲解如同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。当奶茶、咖啡等饮品图片映现屏幕时,“珍珠奶茶”“拿铁”等中文词汇化作沟通的纽带,瞬间点燃课堂热情。留学生们眼眸闪烁着求知的光芒,抢答声此起彼伏,让教室成为洋溢着活力的知识海洋。

5

4

进入拼音学习环节,陈老师带领学生叩击汉语拼音的声韵之门。对于母语无声调系统的留学生来说,四声调的辨识与发音是学习重难点。为化难为趣,一场别出心裁的“辨音+动作”游戏精彩上演:当一声“mā”响起,学生们抬手作“托举朝阳”状;听到四声“mà”,则俯身模拟“沉稳落地”。在反复的听音操练与肢体互动中,声调的抑扬顿挫不再抽象,而成为融入欢声笑语的记忆符号。留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“ā á ǎ à” 的奥秘,朗朗书声如灵动的音符,在教室中谱写出跨文化学习的乐章。

2

此次《中国语言文化》入门课程,不仅让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,也帮助他们打开了理解中国的语言大门。课程尾声,留学生们纷纷感慨,这堂中文课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语言知识。他们憧憬着将来能以语言为舟,畅游中国文化海洋,并期许如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先生般,以流利汉语为纽带,成为中哈文化交流的使者,让东方智慧的光芒跨越山海,照亮世界。

 

初审:叶佳禾

复审:赵秉志

终审:艾兵有、姜文有